每到年底,都是企業欠薪與員工討薪的高發期,近幾年由於行業發展形勢急轉而下,陶企拖欠員工工資的現象十分普遍。 「銷售持續低迷造成企業資金流轉困難,是造成工人工資被拖欠的根本原因。」北方某規模以上陶企負責人向《陶瓷資訊》表示,陶瓷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又是當前利潤較低的行業,生產成本較高,而資金回籠速度較慢,因此拖欠工人工資的情況在全國各產區都比較普遍。
特別是近兩年大量的陶瓷企業退出,部分企業資不抵債,只好破產倒閉。這些停產的陶瓷企業多數都拖欠著工人的工資,且數額較大,有的是惡意欠薪、有的是無力償還,廣大的從業者成為陶瓷業洗牌的受害者。
薪資成「薪愁」
2020陶業欠薪依舊屢見不鮮
《陶瓷資訊》從各大曝光平台及政府網站公佈的資料獲悉,2020年陶瓷企業欠薪事件依舊屢見不鮮,遍布廣東、江西、河北、安徽、甘肅等多個省份,拖欠薪資時間最長的達數年之久,但在地方政府部門的介入下,部分欠薪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今年6月份,有網友投訴河北保定一陶瓷廠拖欠其2019年9月份工資3648元長達8個月,在地方政府部門的多次介入下,欠薪一事最後才得到解決。
今年8月份,一位吳姓網友在安徽宿州地方政府官網投訴稱,2019年12月——2020年3月,其在安徽一陶瓷廠工作了3個月,但離職後一直到8月份,長達半年時間,薪資均未發放,期間多次討要未果,最終在地方政府部門的協調下,企業才承諾支付。
8月份,甘肅白銀一陶瓷廠工人在當地政府官網發文求助,稱其自今年3月起工作以來,有5、6、7、8連續幾個月工資未發放,像他這樣被欠薪水的工人多達200多人。當地人社部門回應表示,該陶瓷廠拖欠農民工工資自去年就有了,並且因為拖欠工資導致官司纏身,雖然法院也進行了宣判,但由於案情複雜,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執行。
今年10月份,據媒體報道,有工人爆料稱,其今年3月份開始在陝西漢陰佳佳樂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平時在生產線上工作,公司4月份給發了3月份的工資3500元,之後4月、5月沒有領到工資,直到6月20日該公司停產,一直到10月中旬依舊沒有領到這部分工資,公司還有幾十號員工都存在同樣的情況。
漢陰佳佳樂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回應:「由於疫情影響,公司資金周轉困難,加上6月份之後是淡季,我們就暫時停產,目前大概有30多個員工沒有拿到5月份及6月20天的薪水。直到媒體多次介入下,才陸續發放所欠薪資。
此外,今年10月份,河北高邑縣人民法院專門針對拖欠工資、工傷賠償款等問題,組織執行人員,分別對五家涉案企業實施了強制措施,其中一家陶瓷企業共欠薪200多人,在法院的介入下,才陸續解決了一部分欠薪問題。
……
超10省出手根治欠薪
各地高壓嚴打
作為「勞力密集產業」的陶瓷業,一直是欠薪、討薪的「重災區」。壓工資、壓提成,拖欠薪水3個月等在陶瓷業早已是正常現象。但同時,陶瓷企業也有苦難:環保成本、燃料成本等都在攀升,每月均有龐大的費用支出,一旦遭遇銷售不暢,企業就會面臨巨大的資金週轉壓力。
《陶瓷資訊》注意到,為了讓廣大勞工拿到工資安心過年,國務院根治拖欠移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關於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從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春節前,在全國組織進行根治欠薪冬季專案行動。
隨後,河北、河南、遼寧、湖南、廣西、湖北、山西、山東、四川等超10個省份均出台了具體細則,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這些省份轄內都有大量的陶瓷企業及陶瓷從業者,將有效保障陶瓷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權益。
四川省從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春節前,進行2020年度根治欠薪冬季專案行動。依法查處拖欠農民工薪資案件,對重大典型欠薪案件掛牌督辦,建立健全工作台賬,即時掌握欠薪企業、欠薪人數、欠薪金額,堅決做到欠薪問題不解決不銷賬。
河南提出,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的移送與偵辦,維持對欠薪行為的高壓態勢。對重大欠薪違法行為人做到應列盡列,落實欠薪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使欠薪違法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吉林要求,加大失職失責問責力度,對工作進展緩慢、欠薪問題突出的市(縣),因監管責任不落實、組織工作不到位引發群體性事件或極端事件的,有關問題線索將移送省紀委,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此外,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規定,違反規定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執行,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向勞工加付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賠償金。針對工程建設領域違法行為,規定了命令限期改正、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其中的一些違法行為,還規定了責令項目停工、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等處罰。
同時,多省份針對欠薪均建立了舉報通道,如公開舉報投訴電話、網站以及「欠薪維權二維碼」「欠薪維權微信公眾號」等,進一步暢通農民工維權管道,及時查處拖欠移工工資案件。
今年來因欠薪失信的陶企
年比2018、2019年大幅減少
在國家持續重拳打擊之下,2020年陶瓷業雖然遭遇了疫情衝擊、出口停滯、零售萎縮等一系列挑戰,陶企經營壓力進一步上升,但《陶瓷資訊》注意到,惡意欠薪現象相比往年卻有明顯的減少。
相較於2019年以前,全國各地陶瓷業此起彼落的「員工聚集工廠門口拉橫幅討薪」事件,今年類似事件鮮少發生。
此外,《陶瓷資訊》從全國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統計獲悉,2019年前11個月,全國共有40多家陶瓷企業因拖欠工人工資拒不支付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涉及金額1000多萬元;2018下半年,僅廣東產區失信陶企的欠薪總額就達到970萬元;而2020前10個月,全國有約10家陶企因拖欠工資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涉及金額45萬元。 2020年因欠薪失信的陶企數量及涉及金額年比均大幅減少。
今年來,在政府部門介入下,全國多起陶瓷企業欠薪事件得到了有效解決。典型如,4月17日,河北高邑縣人民法院舉行某陶瓷企業欠薪案執行款發放會,為21名農民工發放20餘萬工資款。據悉,2019年7月,高邑法院受理此案,被拖欠工資民工多達273人。但當時該陶企已停工停產,且企業負責人失聯,高邑縣法院透過查封變賣該陶企資產,分八批次將全部執行款按比例發放給所有工人。
今年7月份,江西高安市人民法院在高安市新街鎮陶瓷基地某陶瓷企業舉行農民工工資款集中發放活動,發放拖欠的農民工工資400餘萬元。同時,高安市司法局也發布消息稱,高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幫助高安某陶瓷廠473名員工拿到了拖欠的近600萬工資。
雖然拖欠薪資行為在陶瓷業普遍存在,但有行業人士指出:「陶瓷業的欠薪要分為兩方面看待,一方面很多企業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會延期1~3個月發放員工工資,這種是較為良性的“拖而不欠”,員工也能夠理解,與企業共渡難關;另一種是惡意欠薪,以工作成績不理想等各種理由拒絕支付勞動報酬,或對勞動報酬長時間拖而不發。
對於從業者而言,大多背負著高額的房貸、車貸,以及沉重的養家糊口壓力,一旦工資拖欠太久或者發放不固定,經濟壓力就會非常之大。
儘管目前陶瓷企業生存、經營壓力巨大,但員工為了生活也非常不易,但願拖欠工資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員工集體討薪甚至付諸法律的事件可以不再發生。
(文章轉載自陶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