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
還得從新石器時代說起
8000年前的某日 興隆溝村
一群沒有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原始人
正圍著一塊石頭反覆研究
△差不多就是這樣的石頭
對於這件後來被奉為國寶的東西
大家自然不敢馬虎
經過一番嚴肅討論
他們決定把這塊石頭做成
一個圈
無獨有偶,他們鄰居也有這麼一塊石頭
作為勞動模範村,比起花里胡哨的飾品
他們更熱衷於將它打造成
農具
到了稍晚一點的紅山文化時期
就出現了有圖騰意義的玉器
譬如說這個帶點彎兒的大寫C↓
△這件弧形龍玉器
是龍作為文化象徵的最早考古佐證
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具代表性的玉器
嗯,就是外型拙了點↓
△玉豬龍在各地遺址多有出土
至於為什麼要把龍做成豬
還真是個千古奇謎
到了商周時期
玉器的工藝和種類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也不知道是誰開的頭
玉石就被強行套上了各種超能力
包括心靈感應、通靈、招魂、辟邪等等…
△夏商周時期開始流傳許多與玉有關的故事
譬如黃帝種玉、西王母獻玉環、和氏璧等
說明這時候玉石已經成為一種信仰象徵
既然那麼有靈性
求神拜佛的時候自然少不了它
於是就有了各種規範嚴謹的禮器
說得這麼高大
其實就是抓去祭天了……
△對,它就是用來祭天的
這個時期的玉器種類繁多
除了五花八門身上所穿戴的
還有各種動物、神獸、器皿和人物等
不過無論是什麼形製的玉器
下場往往只有一個-
陪葬
△玉石被視為主人品德、身分的象徵
所以有「君子比德於玉」 「君無故,玉不去身」等說法
以玉器隨葬,既能顯示主人的尊貴
又能保存逝者的靈魂
漢代人是出了名的喜歡厚葬
所以漢代的隨葬玉器特別多
工藝方面也達到了相當精湛的水平
給人感覺每次掛掉一個王公貴族
玉石產業就能跨越式完成一個五年計畫
△一個漢越王墓就出土了244件玉器
其中還有傳說中的金縷玉衣
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我們也發明了專門的玉器加工工具
水凳(足踏式琢玉砣機)
△自從用了水凳,腰不酸,腿不痛
一口氣打5洞,不費勁
到唐宋時期,玉石器已走向世俗化
各種迷信的喪葬玉幾乎絕跡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生活器、文玩器與禮器
△唐宋玉器在風格上一改漢代古拙的風格
造型鮮明多樣,雕工精美圓潤
△這時候的雕工已經非常精湛了
另一方面,禮器的形制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譬如祭天的已經不是有圈的玉璧
而換成了玉冊
作為書畫、家具等各類藝術的黃金時期
元明清時期,玉石藝術發展到了巔峰
佩玉、賞玉、贈玉已成為上流社會的風俗
跟現在一樣,不管是出門逛街還是大喜事
總要有玉石首飾來撐撐場
同時
人們對玉石材質與品相的分類也更有系統
號稱四大名玉的有
和田玉、藍田玉、寽玉、獨山玉
其中最有名的和田玉有
碧、墨、白、青、青白、糖、黃等
多種色澤的評定標準
△和田玉全家桶
在玉石工藝方面
玉雕工匠們已經挑剔到近乎病態的程度
譬如元代代表性的多層鏤雕工藝
即使在機械化高度發展的如今
古人的技藝依然令人嘆服
△這件國寶級玉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高麗菜價也分很多種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玉石已然成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載體
它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
它是一種願景,一種傳承
如今依然展現出無限的藝術生命力
重塑玉石之美,締造意境人居
新一代玉石瓷磚 卡莫·璽
演繹國際太空玉石設計的新時尚
△真玉整版取材,還原高貴名玉血統
△大規格連紋鋪貼,渾然天成更大氣
△乾粒寶石釉面,珠寶級的質感
昔日王公貴族們都未曾體驗過的高級感
現在選擇卡莫·璽,你就可以擁有
(本文為企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