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建築裝潢產業2018年總產值達到4.22兆元,約佔整個國民經濟5%,其中住宅裝修裝飾總產值為2.04兆元。這看似蒸蒸日上的發展的背後,其實伴隨著成長的疼痛。據了解,自2014年起,全國的裝潢企業數量開始大幅減少,已經從2014年的14萬家跌至2018年的12萬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精裝政策的影響。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家裝產業2018發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18上半年,推出精裝政策的省市多達19個,北京、成都、上海、廣州、武漢、西安等多個城市明確要求在2020年實現100%全裝修,而廈門作為較早推行精裝政策的城市,從去年開始交付的樓盤已經沒有毛坯房。成品住宅比例的上升,致使家飾市場不斷萎縮,加速產業進入洗牌期。
似乎所有產業都有這麼一個共通性,行情越淡的時候就越需要建立秩序與規範。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半包公司、套餐公司、設計工作室、「遊擊隊」、工長等構成的「裝企」魚龍混雜,因此洗牌是必然的。 2017年末到2019年初期間的家裝業可以用「慘淡」二字形容,尤其是連鎖家裝企業頻頻資金鏈斷裂、關門、跑路,已影響嚴重到了瓷磚、衛浴、櫥櫃等上游材料供應商。
01
家居裝潢企業紛紛陷入「自殺」式倒閉潮
隨著終端市場消費模式的改變,居家裝潢通路成為磁磚經銷商確保銷售量的一大責任。但是材料商和家裝公司合作,不僅需要交入場費和保質金,利潤也被壓得極低,有的清帳時間長達數月或半年,可以想像到家裝公司一旦跑路,材料商的損失有多慘重,甚於直接被拖垮的都不在少數。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陸續出現跑路或倒閉狀況的家飾有幸福家居裝飾、實創裝飾、米蘭大宅、蘋果裝飾、一號家居網、蘇州蘋果旭日集團等,其中蘋果旭日集團等,其中蘋果集團旗下的覓食糖裝飾、檸檬樹裝飾、泥巴公社等家居裝飾企業更是集體大規模關停。
全國各地的居家裝潢企業倒閉潮大爆發持續到了2019年。 4月,蘇州天地和裝潢公司全線停工玩消失;7月,「天地和跑路潮」更是蔓延到了北京。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發布的消息,2019年以來,全國30多家裝飾公司破產清算,覆蓋全國20多個城市。
以上名單中不乏發展迅猛的家裝企業,它們曾經都輝煌一時、獨「霸」一方,卻不約而同在短短兩年年內「死於非命」。有業內人士認為,家裝連鎖企業頻頻掉鏈的主要原因還是低價攬客、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筆者之所以將這些企業的出局稱之為“自殺”,是因為它們身上都有“三宗罪”。
第一罪:「瘋」。
瘋狂的低價競爭是一劑毒藥。據了解,許多全包公司打出588元/㎡甚至499元/㎡的報價(包設計、主材、施工等),遠低於市場的正常行價,簡直駭人聽聞。 你今天打95折,我明天就送3000元主材包;你今天送沙發,我明天就送電視;可謂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 一個裝修工程工序繁瑣、時間冗長,沒有利潤勢必無法提供持續高效的服務,這也是該經營模式最大的弊端。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等於沒有生存空間,於是逐漸把自己作死。
第二宗罪:「病」。
所謂整裝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性價比,雖然它的確能為業主省錢省心,競爭一旦變成追逐廉價,這種模式就開始發生「病變」。目前不少全包公司仍停留在玩套路的階段,邀約客戶談單、簽合約收定金、開始漫長的施工週期、為收尾款驗房時蒙混過關,然而工程品質方面沒有保障、設計施工方面沒有競爭力,殊不知這些「病」都是埋在自己身上的雷。
第三宗罪:「窮」。
許多全包公司倒閉前都有一個前兆,就是資金周轉出現問題,而導致他們無法喘息的原因,是「窮」!是行銷成本壓力過大! 算一算,動不動就建幾千平方米的展廳,請幾百號人打騷擾電話,花重金砸廣告,這些營銷難道不用錢?亂花錢了就導致資金緊張,資金緊張了就節操不保,節操不保了就能坑一個算一個,收業主一部分定金,工人工資先欠著,材料商貨款先拖著,當然最後還是消費者這些冤大頭為這一切買單。
02
走向規範與成熟必須先破後立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類投訴8473件,佔服務類投訴的2%,榮登所有消費投訴前五名。
筆者了解到,全包公司與業主出現扯皮多是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消費者不清楚施工過程多處需要另外付款,最終交付款項與起初報價不符;二是家裝公司附加的服務和福利都只是一句口頭承諾,最後無憑無據無法兌現;而這些都是行業不規範的表現,除此以外部分全包公司還存有許多隱患。例如,玩一次付清可以打95折之類的套路,最後人去樓空;嘴上說著“把房子交給我,你放心去上班”,實際在看不見的地方偷工減料,報備裝修進度含糊其辭。而導致這些亂象的本質,其實是人性趨利,與整裝模式無關。
▲廈門市建築裝潢協會副會長、總全裝潢董事長黃進發
筆者在參觀廈門市場時了解到,自2013年有家居裝飾把整裝模式帶到了廈門,到如今24年本土老牌企業——總全裝飾向整裝模式成功轉型,成為當地整裝領域的龍頭企業,這段期間家飾市場浮浮沉沉,突然竄出又銷聲匿跡的全包公司不在少數。其實,無論是營運管理也好,交付能力也好,都需要企業的沉澱和積累,因此笑到最後的一定是功底深厚的企業。廈門市建築裝飾協會副會長、總全裝飾董事長黃進發告訴筆者:「廈門這幾年家裝業最大的變化就是整裝模式的規範化和成熟化,相信在淘汰掉部分亞健康的全包公司後,產業會走向良性的發展,未來幾年廈門家裝企業的生存環境會逐漸向好。
總全裝飾成功的案例也印證了另一個事實:外來的和尚念不好經。 退一萬步說,外來的全包公司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大多直接拍拍屁股溜了;而本土企業更注重口碑的積累,就算倒閉了也會較好地處理和善後,不會對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據了解,為了迎合市場,廈門目前大部分的家居裝潢企業都會推出全包套餐,同時也出現一致排斥外來的裝潢企業的現象。 ▲廈門市室內裝潢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黃劍瑤 關於整裝模式的前景到底如何?筆者訪問了廈門市室內裝潢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黃劍瑤。他認為,整裝公司的模式其實是受消費者喜愛的,它有普通老百姓都能接受的價格,再加上怕麻煩是如今年輕一代人最大的特點,他們房屋裝修不會自己去買材料,也不知道到哪裡去找施工團隊。我們最常聽到的裝潢理念就是拎包入住,現在的年輕人需要的就是這樣一站式的服務,節省時間成本。 據不完全統計,幸福魔方、愛空間、萬鏈、U家工場、靚家居、橙家、星藝、九藝、名匠、南方等多家裝修公司已經打出整裝旗號或推出全包套餐,此外還有一些互聯網家裝公司瞄準了“老房翻新”“全屋改造”等項目給出打包服務。 毋庸置疑,整裝模式已成為許多家裝企業探索的方向,或將會是未來一大趨勢。 03 材料商與整裝公司誰執牛耳? 曾經有業者提出一個問題:磁磚作為裝潢的前端主材,最終會被整裝吞併,還是有能力整合多個品類主動進軍整裝領域? 其實,第一次讓筆者註意到瓷磚經銷商整合多個品類進軍整裝領域的,是徐州當地公認最有實力的冠軍瓷磚經銷商任寶華,這位任總就經營著一家整裝公司(名為幸福方向)。 於是當筆者在走訪無錫市場,看到金舵瓷磚的代理商——香江建材有兩千多平方米的展廳,旗下整合了瓷磚、衛浴、石材等多個品類時,就問其經營者王美香是否打算成立一個整裝公司,她否認了這個想法,並表示:雖然大家為消費者提供實惠和便利的出發點是一樣的,但是住宅的裝修本身就是一個無法盡善盡美的工程,做生意是交朋友,而不是結冤家。 可見,磁磚經銷商進軍整裝領域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它的入門門檻如何?具體有些前提?筆者無法妄下定論,就由下面三個磁磚經銷商的成功案例來解答吧。 1.無錫源鬆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坤: 方坤是無錫本地人,從事建材業二十幾年,公司旗下有強輝裝飾、強輝精工磚、法恩莎衛浴、全屋訂製尚木一品等等,他把自己定義為專業的全屋客製化建材服務商;目前分別在無錫的華廈家居港、紅星美凱龍錫山商場、紅星美凱龍五洲商場、好得家國際家居商場、居然之家有9家自營店,自營展廳近四千平方米,公司員工已近百人。筆者從他那裡了解到,2019上半年精裝房開始對無錫建材圈造成明顯影響,目前透過做好整裝板塊仍舊可以保證自己的體積。 2.蘇州浙貿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賴立飛: 賴立飛經營順輝品牌已有20年,其公司為結合市場需求打造了一站式裝飾公司“桂月宅配”,整合旗下順輝瓷磚、米蘭瓷磚、好運地板、尚高衛浴等眾多品牌;目前在蘇州東壹元、好得家、園區紅星美凱龍都有展覽廳,底下員工將近40個人,倉庫面積高達兩千多平方公尺(蘇州的倉儲面積在35-40元/㎡/月),也就是說光是倉庫一年成本就在90萬左右。賴立飛告訴筆者,磁磚經銷商和整裝公司合作的投入產出難以達成正比,整合材料做整裝公司,可以綜合一整套的體系維持長久經營。 3.廈門精牌好店聯盟創辦人周國富: 週國富自1993年開始經營建材生意,目前其公司底下有寶魚裝飾(剛需型)、曦牛設計(高端設計類)、小鹿快裝(二次翻新類)等多家裝飾公司;在廈門的五緣灣紅星美凱龍有兩千多平方的展廳,在寶像紅星美凱龍有三千平方米左右的展廳,在廈門島內、廈門翔安區、南安市水頭三個倉庫的總面積將近八千平方公尺;旗下的建材品類包括惠達磁磚、小周石材、康浩天花板、千固門窗、華藝衛浴、東順塗料等等;目前員工人數在100個人左右,仍在不斷擴張中。筆者了解到,他們有自己專業的施工團隊、專門的送貨司機和幫運工、材料由自己的倉庫供應,相比其他整裝公司更能實質解決業主的疑慮。 不難發現,這些進軍整裝領域的磁磚經銷商,多都具備三大前提條件:有二十年以上資歷;有材料和施工的資源;有雄厚的資金。 最後借用總全裝潢董事長黃進發的一句話概而括之:整裝公司和材料商其實沒有誰整合誰,還是靠專業和實力說話。 作者:洪曉純